海报新闻记者杜正民报道,前段时间,内蒙古某银行宣布取消五年期整存定期存款产品,成为业内首家明确宣布取消该定期存款产品的商业银行。一时间,“五年期定期存款紧缺”的问题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海报新闻记者周二查看了多个银行应用程序并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发现,虽然大多数银行仍然有五年期定期存款,但投资者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与此同时,记者调查的几家银行定期存款年利率均在2%以下,最高为1.9%,最低仅为0.95%。这凸显了利率倒挂现象,以及大型银行利率低于中小银行的情况。居民在资产配置上面临双重选择:“互联网+”休息利率锁定”和“流动性”。定期存款利率达到1.9%的高位,进入了一个全面的“时代”,各大银行的利率甚至更低。记者检查证实,全省主要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中小地方银行的定期存款年化利率正在告别“第二时代”。利率最高的是渤海银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1.9%,最低存款额为1万元。农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最低利率仅为0.95%,最低存款金额仅为50元。中国农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0.95%。对比记者的调查数据,大型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定价策略明显不同。中国建设银行一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别为1.1%、1.2%、1.55%和1.6%,自去年年中以来已从60BP降至55BP。同期,恒丰银行利率分别为1.4%、1.3%和1.85%,六个月内从30BP下降至50BP。中小银行中,济南农商行和齐鲁银行集中在1.1%至1.9%区间。今年8月,上海的徐先生在当地一家建设银行存入了10万元定期存款。计息日为2025年8月26日,到期日为5年后。根据存单存款,到期利息为4650元。 “这笔钱我暂时不需要,所以最好存得久一点。三年还好,五年就有点长了。”徐说。请注意,天津银行已调整利率。存款1万元及以上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5%,但利率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5%。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45%。长期产品的回报率甚至更低。 “这是银行为控制长期债务成本而进行的主动调整,反映了市场对长期利率下降的预期。”一位银行客户经理解释道。 “大型国有银行品牌强大,客户群庞大,不需要以高利率吸引存款,但银行、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必须以定价优势争夺市场份额。”恒丰银行(济南罗源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莱商银行的定期存款宣传册上列出了五年期定期存款,但几乎没有什么头条新闻,随着冲销浪潮的临近,引发了争议。随着利率下降,五年期定期存款也出现“退出”信号。 “五年期存款占短期存款不到30%,年轻人基本都这样齐鲁银行某支行的客户经理表示,如果锁定期太长,很难满足突如其来的需求。而建设银行(红路东路支行)客户经理孙先生的情况则相反。“很多中老年客户选择的期限是五年。申银万国“他们主要是看好利率下行趋势,希望保证长期回报”,他解释说,即使按现行利率存五年期存款,到期后也会按现行利率结算。如果选择短期存款,到期后存入的话,赚取的利息会少一些,但利率可能会低一些。孙正义建议,如果年轻人没有大的短期支出计划,例如买房或买车,他们可以优先考虑长期存款。以避免因频繁存款转账而降低利息。存款纠纷的核心是流动性风险。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超过30%的定期存款客户提前支取,平均利息损失超过70%。而建行的,到期利息为8000元(按年利率1.6%计算)。如果两年后提前支取,则仅按现行利率0.05%计算利息。利息仅100元,损失98.75%。银行策略转向:从“存款大战”到“资产配置” 面对利率下行压力,银行客户经理推荐的方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记者发现,不少场所的客户对定期存款利率“不满意”。由此我们发现,场外银行产品是促销的重点。 “我们有六年期储蓄保险,年利率2.5%,保证了c中国建设银行客户经理孙先生强调,“与定期存款相比,保险产品保障期限长、收益高。”这种变化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大幅调整推动的。一位业内专家分析道:“随着贷款市场利率(LPR)持续下降、净息差缩小,银行需要通过优化存款结构来降低债务成本。同时,引导客户转向中长期理财产品,有利于稳定融资来源。”2025年前三季度,除民生银行等个别银行外,上市银行净息差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存款是银行债务的主要来源,其成本直接决定其净息差。“长期以来,定期存款,特别是期限为3年、5年的中长期存款,存款利率较高。占银行资本成本的比重较高。在资产收益率持续承压的情况下,这些高价值存款对银行利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前述分析师认为,五年期定期存款的取消以及三年期等期限的利率下调,甚至鼓励了部分存款的“迁移”。这本质上是银行在利润率压力下对自身资产负债表的积极优化。总体而言,行业预计存款利率将继续下降。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了解五年期定期存款是否存在的关键“聪明”与否,在于你打算如何使用资金。如果确定五年内不会使用资金,锁定当前利率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如果在短期内有使用可能性的情况下盲目进行长期定期存款,你可能会失去财富的核心。管理层正在适应您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寻求更高或更低的利率。